黑盒测试方法
1.等价类设计方法
说明:将测试数据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集合,进行划分
分类:有效等价类(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);无效等价类(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)
步骤:1.明确需求 2.确定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3.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
适用场景:需要大量数据测试输入,但是没法穷举测试的地方
如:
- 输入框
- 下拉列表
- 单选复选框
2.边界值设计方法
说明:选取正好等于,刚好大于,刚好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
- 上点:边界上的点(刚好等于)
- 离点:距离上点最近的点(刚好大于,刚好小于)
- 内点:范围内的点(区间范围内的数据)
步骤:1.明确需求 2.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.确定边界范围值 4.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
应用场景:1.有边界范围的输入框类测试 2.大小,尺寸,重量,最大,最小等修饰词语
3.判定表设计方法
定义:以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断的工具
说明:
- 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法主要关注单个输入类条件的测试
- 并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各种组合,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的测试
组成:
- 条件桩:列出问题中的所有条件,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
- 动作桩:列出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操作,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
- 条件项: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,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
- 动作项:列出条件项的,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结果
规则:
- 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
- 假设有n个条件,每个条件的取值有两个(0,1),全组合有2的n次方种规则
步骤:
(1)明确需求
(2)画出判定表:
- 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
- 填写条件项,对条件进行全组合
- 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工作项
- 简化,合并相似规则(有相同的动作)
(3)根据规则编写测试用例
使用场景:1.有多个输入条件,多个输出结果,输入条件之间有组合关系,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有依赖关系 2.判定表一般适用于条件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(比如4个条件以下)
4.场景法设计方法
说明:场景法也可以叫流程图法,是用流程图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,然后通过覆盖流程路径来设计测试用例
意义:
(1)用户使用角度:用户平时使用的不是单个功能,而是多个功能组合起来一起使用
(2)测试人员角度:平时测试的都是单个功能点进行测试,容易忽略多个功能的组合测试
应用场景: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,来测试业务用例,可以使用场景法